抖音买赞乱象调查:低价刷量服务暗藏多重风险,平台与监管部门联合出手
社交媒体平台抖音上出现大量以“一元1000个赞”为噱头的刷量服务,引发行业对虚假流量产业链的关注,记者调查发现,这类低价刷赞服务不仅违反平台规则,更可能涉及数据造假、隐私泄露及金融诈骗等风险,对内容创作者、广告主及平台生态造成严重威胁。
低价刷赞服务泛滥,灰色产业链触目惊心
在电商平台、社交群组及搜索引擎中,以“抖音买赞”“低价刷量”为关键词的广告屡见不鲜,部分商家宣称“1元可购1000个点赞”,并承诺“24小时到账”“安全无风险”,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多家服务商发现,这些刷赞服务通常通过“机器人账号”或“真实用户群控”完成,部分商家甚至提供“点赞+评论+转发”套餐,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。
“我们有自己的机房,上千部手机同时操作,保证点赞量实时增长。”一名服务商向记者透露,其团队通过技术手段模拟用户行为,绕过平台检测机制,更有甚者,以“兼职刷单”名义招募用户,要求其下载指定APP并完成点赞任务,实则通过诱导充值、押金冻结等手段实施诈骗。
虚假流量破坏生态,创作者与广告主深受其害
业内专家指出,刷量行为严重扰乱平台内容推荐机制,抖音等平台通过用户互动数据(如点赞、评论、完播率)评估内容质量,虚假流量会导致优质内容被淹没,而低质或违规内容因数据造假获得曝光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“我曾花200元购买了2万点赞,结果账号被限流,粉丝增长反而停滞。”一名抖音创作者向记者表示,刷量行为不仅未带来预期收益,还因违反平台规则导致账号权重下降,广告主同样面临风险:某品牌方曾因投放数据造假的账号,导致营销效果评估失真,最终损失数十万元。
刷量服务可能涉及用户隐私泄露,部分服务商要求买家提供账号密码或授权第三方登录,存在信息被非法获取或滥用的风险。
平台与监管联动,打击刷量行为升级
针对刷量乱象,抖音官方已多次发布公告,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虚假互动行为,并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并清理异常账号,2023年第三季度,平台累计处置刷量账号超120万个,封禁相关服务商3000余家。
监管部门正加大对数据造假产业链的打击力度,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的“清朗·网络空间整治”专项行动中,明确将“流量造假、黑公关”列为重点整治对象,法律人士指出,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及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组织刷量行为可能面临高额罚款,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。
行业呼吁:回归内容价值,共建健康生态
“短视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优质内容,而非数据游戏。”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李明表示,平台、创作者与广告主需共同抵制刷量行为,通过提升内容质量、优化推荐算法、加强用户教育等方式,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体系。
抖音相关负责人也呼吁用户:“请勿轻信低价刷量服务,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社区规范,更可能造成财产损失,平台将持续升级风控体系,保障用户权益与内容生态健康。”
多地网信部门已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,未来对刷量产业链的打击将进一步常态化,业内人士建议,创作者应聚焦内容创新,广告主需选择数据透明的合作方,而平台则需完善技术监测与投诉机制,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