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警惕!抖音点赞一单2.5元兼职暗藏风险,专家呼吁理性看待网络副业》
抖音点赞兼职现象调查:2.5元/单背后的灰色产业链与法律风险
近年来,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爆发式增长,以“抖音点赞”为核心的兼职模式悄然兴起,部分网络平台宣称“每单点赞可赚2.5元,日结工资,时间自由”,吸引大量用户参与,这种看似低门槛、高回报的兼职方式,实则暗藏多重风险,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,该模式不仅涉嫌违反平台规则,更可能涉及网络诈骗、个人信息泄露等法律问题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现象:点赞兼职成“网络新宠”,学生与宝妈群体成主力
在多个兼职招聘平台、社交媒体群组中,“抖音点赞兼职”的招聘信息屡见不鲜,广告语通常以“轻松赚钱”“无需经验”“一单一结”为卖点,声称用户只需完成指定视频的点赞、评论或转发任务,即可获得每单2.5元的报酬,部分机构甚至推出“拉人头”模式,鼓励参与者发展下线,形成层级分明的推广网络。
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联系了多家发布此类信息的机构,对方表示,任务来源为“商家推广需求”,用户需先缴纳99元至299元不等的“会员费”或“培训费”,方可接入任务系统,一名自称“任务导师”的人员透露:“每天完成200单点赞,收入可达500元,熟练后月入过万不是问题。”
当记者追问任务真实性及商家资质时,对方仅以“商业机密”为由搪塞,并催促尽快缴费,进一步调查发现,参与此类兼职的用户以大学生、宝妈及低收入群体为主,他们普遍希望通过碎片化时间增加收入,但对潜在风险知之甚少。
风险:平台规则、法律红线与个人信息泄露三重隐患
违反平台规则,账号面临封禁
抖音官方明确禁止“刷量”“买赞”等虚假互动行为,根据《抖音社区自律公约》,任何通过非正常手段操纵数据的行为均属违规,一经查实将面临限流、封号等处罚,法律专家指出,用户若参与此类兼职,不仅可能损失账号资产,更可能因协助违规操作承担连带责任。
涉嫌非法经营,触碰法律红线
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院教授李明表示,若兼职机构以“点赞”为名,实际通过虚假流量误导消费者或操纵市场,可能涉嫌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中的“虚假宣传”条款,若机构以“拉人头”模式发展下线,并从中抽取提成,则可能涉及传销行为,违反《禁止传销条例》。
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高发
多名参与者向记者反映,在完成“培训”后,机构要求提供抖音账号密码、支付宝收款码甚至身份证信息,网络安全专家警告,此类数据若被不法分子获取,可能被用于诈骗、洗钱等非法活动,2023年,某地警方曾破获一起“点赞兼职”诈骗案,犯罪团伙通过收集用户信息,冒充客服实施诈骗,涉案金额超千万元。
案例:受害者自述与警方警示
案例1:缴纳会员费后被拉黑
2023年5月,大学生小王通过某兼职群接触“抖音点赞”项目,缴纳199元会员费后,对方以“系统升级”为由拖延任务发放,一周后彻底失联,小王表示:“不仅没赚到钱,还泄露了个人信息,现在经常收到骚扰电话。”
案例2:虚假流量导致商家损失
某服装品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,其曾委托一家“推广公司”通过点赞提升视频热度,但后续发现流量数据异常,实际转化率几乎为零,经调查,该公司使用的账号均为批量注册的“僵尸号”,最终导致品牌账号被平台限流,直接经济损失超20万元。
警方提示:
多地网警已发布警示,指出“点赞兼职”本质是利用用户贪便宜心理实施的诈骗,警方提醒,凡涉及“先缴费后任务”“高额回报无门槛”的兼职信息,均需高度警惕,用户应妥善保管账号密码,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“刷量”行为。
专家建议:理性选择副业,强化风险意识
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兼职陷阱,劳动法专家王女士建议,求职者应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,并核实企业资质,她强调:“任何要求预先缴费的兼职都存在风险,尤其是涉及个人信息提供的场景,需三思而后行。”
抖音官方也发布声明,呼吁用户共同维护平台生态,并开通举报通道,对违规账号进行实时监控,数据显示,2023年第二季度,抖音共处理虚假互动账号12.3万个,封禁违规商家4.2万家。
行业反思:短视频生态治理需多方协同
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指出,点赞兼职的泛滥反映了短视频行业流量焦虑与监管滞后之间的矛盾,部分商家为快速获取流量,不惜铤而走险;用户对“低成本高回报”的追求为灰色产业提供了土壤。
专家建议,平台应完善技术检测手段,例如通过行为轨迹分析识别异常点赞;监管部门需加强跨平台协作,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机构实施精准打击;学校与社区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,提升公众对新型诈骗的辨识能力。
抖音点赞兼职的兴起,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下就业形态的多元化,但也暴露出法律监管与用户认知的双重短板,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唯有保持理性、强化风险意识,方能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,避免陷入“轻松赚钱”的陷阱,如何构建健康、可持续的短视频生态,仍需平台、用户与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