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音点赞乱象:一元一条背后暗藏产业链风险与法律红线
随着短视频平台抖音的持续火爆,一种名为“抖音点赞一元一条”的灰色交易在网络上悄然兴起,这种看似简单的“点赞经济”背后,实则隐藏着一条涉及数据造假、侵犯用户权益甚至触碰法律红线的黑色产业链,本报记者通过深入调查,揭示这一乱象的全貌,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,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与秩序。
现象:点赞交易明码标价,灰色市场野蛮生长
在多个网络交易平台及社交媒体群组中,记者发现大量以“抖音点赞”“刷量服务”为关键词的广告信息,这些广告普遍宣称,只需支付一元,即可为指定抖音视频增加一个真实用户点赞,部分商家甚至提供“套餐服务”,如10元100赞、50元500赞等,并承诺点赞用户均为真实账号,避免被平台识别为刷量行为。
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了多家服务商,发现这一市场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,上游为“点赞供应商”,通过技术手段或招募兼职人员完成点赞任务;中游为“代理商”,负责在各大平台发布广告、接单并分配任务;下游则为普通用户或小型商家,他们为提升视频热度、吸引流量或完成营销任务而购买点赞服务。
“现在抖音竞争太激烈了,不刷点量根本没人看。”一位从事电商的小商家向记者透露,他每月都会花费数千元购买点赞服务,以提升店铺视频的曝光率,而另一位自媒体创作者则表示,点赞数直接影响视频的推荐权重,为了获得更多流量,不得不“随大流”参与刷量。
风险:数据造假损害平台生态,用户权益面临威胁
这种看似“双赢”的交易背后,实则暗藏多重风险,点赞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严重质疑,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所谓“真实用户点赞”往往通过技术手段模拟或由兼职人员完成,其真实性难以保证,长期来看,这种数据造假行为将破坏抖音的内容推荐机制,导致优质内容被淹没,低质内容却因刷量而获得高曝光,最终损害整个平台的生态健康。
用户权益面临直接威胁,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点赞交易收集用户信息,进行精准诈骗或恶意营销,一些“点赞任务”要求用户提供抖音账号密码,或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,导致账号被盗、个人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,刷量行为还可能引发平台对账号的处罚,如限流、封禁等,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。
法律:刷量行为涉嫌违法,监管力度亟待加强
从法律层面看,“抖音点赞一元一条”的交易行为已涉嫌违法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,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,而刷量行为正是通过制造虚假数据,误导消费者对视频内容的判断,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,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、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,刷量行为往往涉及技术手段模拟用户行为,可能触犯这一条款。
尽管法律明确禁止,但刷量市场依然野蛮生长,这背后,既有监管难度大的客观原因,也有部分平台对刷量行为打击不力的主观因素,多位专家呼吁,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刷量行为的监管力度,建立跨平台、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,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。
呼吁:平台应担起主体责任,用户需增强防范意识
面对刷量乱象,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应担起主体责任,加强技术监测和人工审核,及时发现并处理刷量行为,平台还应完善内容推荐机制,降低对点赞数的依赖,更多关注视频内容的质量和用户的真实反馈。
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增强防范意识至关重要,应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刷量行为,不轻信“一元一条”的虚假宣传,不随意提供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,在发现刷量行为时,应及时向平台举报,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与秩序。
清朗网络空间需各方共同努力
“抖音点赞一元一条”的乱象,是网络空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,它反映了部分人在利益驱动下的短视行为,也暴露了监管和平台治理的不足,清朗的网络空间并非遥不可及,它需要政府、平台、用户等各方的共同努力,只有加强监管、完善机制、增强意识,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、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。
本报将持续关注这一乱象的治理进展,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,为构建清朗、健康、有序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