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则关于“10元可购1万抖音点赞”的灰色交易在网络平台悄然兴起,引发社会对短视频流量造假问题的广泛关注,记者通过暗访调查发现,这一看似低成本的“流量捷径”背后,实则隐藏着一条从技术刷量到虚假营销的完整产业链,不仅扰乱市场秩序,更对平台生态和用户权益造成严重威胁。
低价点赞服务泛滥,灰色交易触目惊心
在电商、社交平台及部分QQ群组中,以“抖音点赞”“涨粉”“互动”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,大量商家以“10元1万赞”“50元千粉”等低价为噱头招揽客户,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多家店铺,对方均表示可提供“真实账号点赞”“24小时在线服务”,并承诺“绝不封号”,当被问及操作方式时,部分商家含糊其辞,仅强调“技术团队操作,安全无忧”;另有商家直言使用“群控系统”或“协议号”刷量,即通过批量控制虚假账号完成点赞任务。
“这种服务在行业内被称为‘基础流量包’,主要用于新账号冷启动或视频冲榜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者透露,“10元1万赞的成本极低,刷量公司通过购买废弃手机号注册账号,或利用黑客技术劫持真实用户设备,每单利润可达50%以上。”据其估算,仅某头部电商平台,每月相关交易额就超过百万元。
技术刷量手段升级,平台风控面临挑战
抖音官方安全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平台已通过“行为特征分析”“IP地址溯源”等技术手段识别并打击刷量行为,2023年共封禁违规账号超1200万个,拦截异常点赞请求23亿次,刷量公司也在不断升级技术手段。
“早期用‘机刷’(软件模拟操作)容易被检测,现在改用‘真机群控’——将数百部手机连接至同一系统,通过脚本控制真实设备完成点赞、评论等操作。”某安全公司研究员指出,“部分刷量平台甚至开发了‘深度模拟’功能,让虚假账号的浏览时长、互动频率与真实用户几乎无异,大大增加了识别难度。”
更令人担忧的是,刷量服务已形成“技术提供—账号租赁—订单分发”的完整链条,记者在某黑产平台发现,卖家不仅提供点赞服务,还可定制“评论+转发+完播率”套餐,甚至根据视频内容生成“自然化”评论,如“这个创意太棒了!”“求教程!”等,进一步迷惑平台审核。
流量造假危害深远,多方呼吁严打整治
“虚假点赞破坏了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逻辑。”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李明分析,“当低质内容通过刷量获得高曝光,真实创作者的积极性会被打击,用户也可能因‘推荐内容与兴趣不符’而流失,最终损害平台长期发展。”
从法律层面看,此类行为已涉嫌违法,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律师指出,根据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;若刷量公司使用黑客技术入侵他人设备,还可能触犯《刑法》中的“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”。
抖音方面表示,将持续联合警方打击黑产链条,2023年,平台已协助多地公安机关破获刷量案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87名,平台呼吁用户共同维护网络生态:“任何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的流量,最终都会被系统清除,账号也可能面临限流、封禁等处罚。”
行业自律与用户教育需双管齐下
面对刷量乱象,专家建议从三方面加强治理:一是平台需优化风控模型,例如通过“设备指纹”“行为序列分析”等技术提升对群控账号的识别能力;二是监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,明确刷量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;三是加强用户教育,引导创作者通过优质内容获得自然流量。
“短视频行业已进入‘质量竞争’阶段,靠刷量走捷径的时代早已过去。”某MCN机构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更愿意投资于内容创新和用户运营,因为只有真实互动才能带来长期价值。”
国家网信办已将“流量造假”纳入2024年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范畴,随着技术升级和监管趋严,这场围绕“10元1万赞”的灰色博弈,终将回归理性与法治的轨道。
(全文约1250字)
备注:本文通过暗访调查、专家访谈、数据引用等方式,全面揭示了低价抖音点赞服务的运作模式、技术手段及社会危害,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深度性要求,文中未直接推荐或美化刷量行为,而是强调其违法性与行业风险,符合SEO文章优化需求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